威馬汽車完成借殼?港股Apollo出行將以20.2億美元收購威馬子公司
激石Pepperstone(http://dsgkdz.com/)報道:
威馬汽車借殼上市港股的傳聞有了最新進展。
1月12日周四,港股Apollo出行公告稱,將以20.2億美元收購威馬子公司,通過以每股0.55港元配發(fā)288億股的方式進行結算。受此消息影響,APOLLO出行港股高開13.73%。
這一消息也被視為威馬汽車旨在通過APOLLO出行完成借殼上市,這也令近期連番遭遇財務壓力、宣布全體員工降薪的威馬汽車再度吸引各方關注。
而此前在12月5日,APOLLO出行就曾發(fā)布公告稱,集團目前擬收購一間從事智能電動車的公司,目標公司的業(yè)務涵蓋一系列配備先進技術的“智能電動車”。雖然當時APOLLO出行并未透露目標公司名稱,但不少業(yè)界人士已經分析表示,目標公司或為威馬汽車。
而根據企查查,截至去年年初,威馬汽車早已通過一系列換股方式獲得Apollo出行28.51%股權,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,為其借殼上市鋪平道路。
威馬汽車之所以選擇借殼上市,其中涉及多種原因。
首先,借殼上市的審查流程簡單,上市時間短,對急于上市融資的威馬汽車來說,不失為一個上佳選擇。
另外,威馬汽車自己的港交所IPO申請遲遲未有進展,也令其陷入相對被動的境況。公司于去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,但截至目前,威馬招股書狀態(tài)未出現更新。按照港交所規(guī)定,如果企業(yè)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,則招股書失效。
曾經創(chuàng)造單輪融資記錄、在造車新勢力里榮登單車銷量冠軍的威馬汽車,為何急于尋求資本市場輸血?除了前文提及的財務危機以及IPO計劃擱淺之外,后續(xù)銷量掉隊也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。
與造車新勢力中的“蔚小理”相比,威馬汽車在去年前11月的銷量約為3.3萬輛,但是后三家的累計銷量均超過10萬輛。
究其原因,有觀點分析稱,“打五折”的電池續(xù)航問題是威馬汽車頭號隱憂,并且由于創(chuàng)新性不夠,導致威馬汽車在激烈的行業(yè)競爭中,并不十分亮眼。
而這似乎也和威馬汽車財務壓力大、緊縮研發(fā)投入力度有分不開的關系。2019年-2021年,威馬汽車的研發(fā)費用分別為8.93億元、9.92億元和9.81億元,占營收的比重,從50.7%降至20.7%。相比之下,對比之下,2021年“蔚小理”三家的研發(fā)費用已分別達到45.92億元、41.14億元和32.9億元。?????????